高级
12
返 回 发新帖 回复
查看: 491 | 回复: 3

古代有类似于3.15的打假活动吗?

跳转到指定楼层
风云第一刀神   当前离线
银币 41349
经验 34715

风云第一刀神

2025-03-18 只看楼主
开篇拜tang哥


古代嘛,自然没这么热闹,肯定没有 “3.15” 晚会。但为规范市场秩序、保障消费者权益,采取了诸多涵盖法律、行政、行业自律等层面的打假举措。这些措施在不同朝代各有特点,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完善。


周朝:初步的市场管理与打假规定:周朝设有管理商品质量的 “胥师”,其职责在《周礼・地官》中有明确记载,要掌管市场政令,确保货物**公平,打击以次充好、欺诈**的行为 。例如,对布的尺寸、粮食的质量都有监管,若商家违规,胥师会进行惩处。同时,《礼记》记载 “五谷不时,果实未熟,不粥于市” ,即不成熟的果实****市场交易,这是早期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规定,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。


秦朝:严格规范商业度量衡:秦朝法律对商业行为规范严格,《秦律十八种・司空律》规定,衡器(如秤)必须定期由官府核验 。商家若使用未经校验或不准确的衡器,将面临严厉处罚。在秦朝集市上,官府核验人员会随时检查商家的秤,一旦发现问题,商家不仅会被罚款,商业信誉也会受损,这有效防止了商家缺斤短两,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。


汉朝:多领域打假举措:在盐铁**方面,严厉打击私盐、私铁。《汉书・食货志》记载,私自铸铁器、煮盐者,要在左脚戴上脚镣,器物也会被没收 。这是因为私盐、私铁质量不稳定,会扰乱市场,影响国家财政和百姓生活。同时,汉朝重视度量衡管理,定期检查度量衡器具,违规使用会受罚 。在货币方面,汉初民间铸钱导致货币混乱,出现大量 “荚钱” 。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,统一铸造五铢钱,并严厉打击私铸货币,《史记・平准书》记载 “盗铸诸金钱罪皆死” ,以保证货币质量和信誉。


唐朝:完善的法律与行会监管:唐朝商业繁荣,打假措施更为完善。《唐律疏议》规定,“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,有行滥、短狭而卖者,各杖六十” ,对质量不合格或尺寸不足的商品**者予以严惩。在食品安全方面,《唐律疏议》规定 “脯肉有毒,曾经病人,有余者速焚之,违者杖九十;若故与人食并出卖,令人病者,徒一年,以故致死者绞” ,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十分严厉。唐朝还建立了商品退换法令,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立有合约,三天内发现质量问题可找卖方退换,否则卖方将受罚 。此外,唐朝的行会制度也在打假中发挥作用,行会要对行业内产品质量负责,若有店铺卖假货,行会先出面管理,管理不了官府再介入,像卖药的行会会严格把控药材质量。


宋朝:全面的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:宋朝商业发达,但造假现象也多。设有专门的市场监管人员 “监市”,他们权力较大,可随时检查市场商品 。若发现商家缺斤短两、以次充好,会进行罚款、没收货物,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赶出市场 。比如在茶叶造假问题上,监市会严查。宋朝官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,相关人员必须入会登记 。行会会长负责审评商品好坏,鉴定合格的商品才能在市场流通,出了问题会长要担责,消费者买到假货可向行会投诉。


元代:律法保障市场秩序:元代虽无专门打假机构,但从《元典章》等律法中能看到对商品质量的管控 。例如对度量衡严格管理,要求商家使用官方校准的度量器具,违规会受罚,从律法层面保障了商业诚信,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。


明朝:官府与民间共同打假:朝廷对商品规格、质量规定明确,《大明律》规定,造器用之物不牢固、真实,及绢布纰薄、短狭而卖者,各笞五十,其物入官 。对于兵器等重要商品,质量不合格更是重罪。民间舆论监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,若有店铺卖假货,会被老百姓传开,其生意就会受到影响。


清朝:多重监管保障交易:牙行在交易中要对商品质量和真伪负责,若出现假货交易,牙行需承担责任,包括赔偿买家损失、接受官府处罚等 。各行业的行会制定行规,规范经营行为,抵制假冒伪劣商品 。在防伪验证方面,晋商采用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,并定期改换,如日升昌票号在九十五年间换了三百套密押,保障了交易安全。


可见在历朝历代,对假冒伪劣都非常重视,通常有严刑峻法哦

最后再说下,现在tang哥也成屏蔽词了,我。。。。。。。







查看全部评分

经验 用户名 时间 理由
总计:  0 
不能给自己评分

你们的霸霸世

2025-03-18
堂妹没被屏蔽
 

牛市来了

2025-03-18
感谢楼主分享,期待下一个故事。
 
 
排序: 最新| 最旧

牛市来了

3楼
2025-03-18
感谢楼主分享,期待下一个故事。
 

你们的霸霸世

2楼
2025-03-18
堂妹没被屏蔽
 
返 回 发新帖 回复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
页游《傲视天地》傲世堂新服2029火爆开启
抱歉,你 没有登录。